承德避暑山庄导游词

发布时间:2015-03-05  |  浏览:4485次  【关闭此页】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大家来承德避暑山庄观光游览。我们所在的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区北部,是我国现存较大的古典皇家园林。它建于康熙42年,历经雍正皇帝,成于乾隆55年,历时87年,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相当于颐和园的两倍。这里是清代康、乾盛世的象征。作为山庄缔造者的康熙、乾隆,都曾六下江南,遍历天下景物之美。在修建山庄时,博采众家之长,融合中国南北园林风格为一体,使避暑山庄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总结与升华。我国园林专家们说,整个避暑山庄就是祖国锦绣河山的缩影。专家们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这个问题我想还是请女士们、先生们游览了避暑山庄之后再来回答。不过,我这里先给大家提个醒,这原因与避暑山庄的地形有关。各位游客朋友们,请您收拾好背包,现在我们就去参观一下承德避暑山庄。请游客们不要随手乱丢垃圾,随地吐痰,触摸贵重物品等。


      朋友们,我们面前这座古色古香的门,就是避暑山庄的正门,叫丽正门,是清代皇帝进出的门。宫门面宽三间,上下两层。下层辟有三个方形的门洞,上层有城台和阙楼。你们看,中间门洞的上方有一块石匾,上面是乾隆皇帝用满、藏、汉、维、蒙五种文字题写的“丽正门”,它象征着我们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门的两边有两尊石狮,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门前有御道广场,青石铺路,广场东西各立一块石碑,上面用满、蒙、藏、汉四种文字刻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所以我们又叫它下马碑。广场南边有一道红色照壁,使这座皇家园林与外界隔开。关于红照壁,传说里边藏有从鸡冠山飞来的金鸡,在夜深人静时,轻叩照壁,金鸡就会发出叽叽的叫声。如果哪位想考证一下的话,就请夜里到这里来听一听。好了!今天我请大家当一回“皇帝”,进去感受一下皇帝的生活。


(进丽正门内)


      前面这片宫殿就是清代天子在承德“办公居住”的处所,现在承德人把这里为避暑山庄博物馆。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这张图就是避暑山庄全图,是清代山庄鼎盛时期的全貌图。避暑山庄,又叫"热河行宫"、"承德离宫"。它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动工兴建,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落成,历时89年。清代前中期的几位天子险些每一年都来这里消夏避暑,处置惩罚政务,通常是每一年农历四、五月份来,九、十月份返回北京。避暑山庄实际上已成为清朝的第二政治中心。全般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它的面积大约是北京颐和园的两倍,北海的8倍。山庄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宫殿区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构成。苑景区又分为山区、湖区、平原区三部分。山庄集全国园林精华于一园,具有南秀北雄的特点。清代山庄内共有亭子90座,堤桥29座,碑刻摩崖25处,假山叠石70余组,殿宇、楼堂、寺庙、亭台、塔阁等各种建筑120余组,总建筑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康熙天子以四个字定名的36景和乾隆天子以三个字定名的36景为著名,合称"避暑山庄72景"。康熙天子奖饰这里是"自有山川开北极,天然风景胜西湖。"山庄宫墙长约10公里,因为它形似长城,我们承德人亲切地称它为"小长城"。宫墙外是仿全国各族著名庙宇而修建的皇室寺庙群,这些寺庙呈半圆形环抱在山庄外围,形成众星拱月之势,象征着其时全国各民族紧紧围绕在清王朝统治中心的周围。随着岁月的流逝,朝代的变更,避暑山庄也历尽了沧桑。新中国成立后,山庄才得到了新生,现在是全国生存得较好、规模较大的皇室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外驰名的旅游景点。


      我们先坐车进入山区。站在上面可以鸟瞰整个承德市。我们还游览了二马道、仿造的布达拉宫以及传说中的“冷宫”。高山区不仅景色秀丽,还有很多故事,让人流连忘返。


      湖区的景色也很美。我们坐上了龙舟,欣赏着美景。湖边到处都是绿色,倒映在水里,好像把水都染绿了。我印象深刻的是烟雨楼,它是仿照嘉兴南湖的烟雨楼修建的。烟雨楼还是当年《还珠格格》的拍摄地,旁边那座假山就是小燕子跳上跳下的假山,真有趣。


      平原区的草很长,风一吹,顽皮的小草舔着你的腿,挠你痒痒呢。一路走去,还能看见蒙古包。来到避暑山庄,好像来到了一个“小中国”。(避暑山庄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