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89年建成,占地5.64平方公里,其面积相当于8个北海公园或2个颐和园。避暑山庄分为宫殿区、湖洲区、平原区、山岳区四大部分,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整个园林山中有园,园中有山,洲岛错落,湖光十色,水榭楼台,既不失塞外粗犷雄奇之美,又兼具江南水乡之秀。在总体规划布局和园林建筑设计上吸取了唐、宋、明历代造园的优秀传统和江南园林的创作经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较高典范。
来避暑山庄,必然要看外八庙。在避暑山庄东部和北部,环绕着气势雄伟、金碧辉煌的寺庙群。寺庙群如众星拱月般镶嵌在山庄周围,既同山庄遥相呼应,又同山庄联为一体,构成幅面更加辽阔的鸿篇巨制。避暑山庄周围实有12座寺庙,因其中八座寺庙由大清理藩院直接管理,又在古北口长城之外,故称“口外八庙”或“外八庙”。清帝在山庄决定的民族事务和宗教活动,许多是在外八庙进行的。
这12座寺庙中,目前尚存9座,它们是:普陀宗乘之庙(小布达拉宫)、须弥福寿之庙(班禅行宫)、普宁寺(大佛寺)、普佑寺、殊象寺、溥仁寺、普乐寺(圆亭子)、安远寺(方亭子)、广缘寺(目前暂不对外开放)。另外溥善寺、广安寺与罗汉堂三寺庙今已不存。罗汉堂内原有500尊罗汉塑像,大多散失或毁坏,现仅存178尊,展于普佑寺内。
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从外形上看,避暑山庄内建筑无论是庄严肃穆的皇家宫殿,还是游玩欣赏的亭、轩、榭、阁,一律采用青砖灰瓦,显示出一种古朴自然的风格;而在其周围建造的“外八庙”,则采用彩色的琉璃瓦,有的甚至用镏金鱼鳞瓦覆顶,远远望去,巍峨壮观,金碧辉煌,一派富丽堂皇的景象,这与古朴典雅的避暑山庄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此,不难看出,清代康乾俩帝之良苦用心。
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构成了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风格迥异,山庄内朴素淡雅,周围寺庙金碧辉煌。正是由于存在众多历史和文化遗产,使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四十四个名胜风景区之一,中国十大风景名胜、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之一。1994年,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遴选标准C(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